|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國人最喜歡的"大局觀",究竟是怎麼來的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出身商人的管仲為什麼為難商人?真的是大公無私麼?


各位好,前兩天我寫的文章中,提到了《管子》中的一段話:“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羨(多余的錢財),隘(限制)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

我看到留言中有人說大開眼界,說沒想到著名的賢相管仲還說過這樣話呢?


這裡要多說一句,《管子》和中國先秦時代大多數古書一樣,的確是托管仲之名創作的,但到底原話是不是管仲說的,還是他的推崇者借他的名義總結,其實誰也不知道。



但甭管“利出一孔”這話是不是管仲說的,現實中的管仲的確開啟了古代中國“利出一孔”的首次嘗試。

他教齊桓公不用在稅收上下功夫,“官山海足矣”——說的簡單點,就是國家壟斷冶鐵和煮鹽這兩個當時最為重要、最為必須、也獲利最為巨大的行業,開啟了其後兩千多年中國官營鹽鐵產業的先河。

管仲的這個“利出一孔”,給後世王朝提供了一個思路,之後中國的歷朝歷代,官營行業的名單越來越擴展,釀酒、瓷器、絲綢等等等等,只要一個行當逐漸成熟並有利可圖,朝廷就立刻敏銳的跟進,將其納入官營,不僅做到了利出一孔,也使得古代中國民間資本始終沒有發展到歐洲那種足夠由民間支撐大航海時代遠洋貿易和探險的規模。

所以,這個過分早熟而厲害的手段,就像《三體》中的智子一樣,鎖死了古代中國向工商業文明發展、最終爆發科技和工業革命的路徑。

這個主意領先全世界領先到什麼程度呢?十月革命之後,新生蘇俄由於經濟頻臨崩潰,列寧被迫執行“新經濟政策”,允許農民耕種自留地,企業主重新創設私營商鋪和工廠,當時俄布內部也存在爭論,擔心資產階級借機復辟,列寧說沒關系,“只要我們掌握經濟制高點就可以了”——列寧說的這個經濟制高點,其實就是管仲所謂“官山海”的意思。


只不過,時松時緊、搞來搞去經濟開放程度始終沒突破列寧新經濟政策的蘇聯後來經濟也是一塌糊塗。這從一個側面其實證明了“利出一孔”“官山海”或者“占領經濟制高點”這些思路,其本質上都是一種戰時經濟的特殊體質——如興奮劑一樣,能夠在短時間內激發和調動一個國家的空前力量,但從長期看,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上升是起毒害作用的。

事實上,你去看到管仲和齊桓公問對中的很多思想,會發現管仲的很多治術,本質上都帶有“戰時經濟”甚至軍國主義經濟體系的思想,他的“寓兵於民”政策非常接近於近代普魯士所打造的軍國主義體系,這就難怪為什麼後世人們總結法家思想的淵藪,會最終總結到管仲那裡去,把他奉為法家思想的鼻祖了——管仲雖然沒出那些連坐、保甲、疲民、弱民、愚民、辱民的餿主意,但他是第一個只站在對君王有利、且超級短視的角度,主張給國家“嗑藥”上強度的人。

然而,我每每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別扭的感覺——管仲這個人,你說他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呢?

你說他愚蠢吧,列寧兩千多年後想出來的招,他當年就能想到了。貨真價實的“領先西方兩千多年(當然俄羅斯嚴格意義上說不算西方)。”

但你說他聰明吧,管仲的出身不是統治階層,恰恰相反,他自己就是商人,一個商人獲准給君王提意見,開口居然是要掠奪民眾多余的錢財、堵塞民眾賺錢的路徑,要官山海、要讓天下利出一孔,到頭來讓商人的生意都沒得做,你說這商人是不是瘋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